新聞資訊
從走街串巷回收廢品到進入社區分揀垃圾的那群人
來源:作者:日期:2023/06/16
5月1日起,北京兌現垃圾分類新規,很多社區里都表現了垃圾分類領導員。他們很多人都是之前從事廢品回收的農民工,和垃圾打交道很多年,因此做起垃圾分類工作得心應手。李明和家人重要負責廚余垃圾的分揀,平素不僅率領社區居民如何倒垃圾,自己也曾經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戴著帽子、口罩、橡膠手套,把廚余垃圾桶里的垃圾袋一一打開傾倒,再把垃圾袋和其他非廚余垃圾揀出來扔進旁邊的其他垃圾桶——5月13日,記者見到李明時,他如今分揀上午的最后兩個廚余垃圾桶。
38歲的李明是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忠實里社區的三個垃圾分類領導員之一,另外兩個同事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他們一家兩代人從安徽農村來到北京,從從前走街串巷吆喝著收廢品到刻下做垃圾分類率領員,和垃圾打交道早已28年了。
“垃圾是不放假的?!崩蠲鲗τ浾哒f。他重復著手頭的工作,節假日也不停工,天天如此。
“分揀一個廚余垃圾桶至少20分鐘”
盡管原本是早上7時30分上班,但李明通常6時多就來了,“天熱啊,早點干完好?!?br>忠實里社區的每一棟居民樓下幾乎都有一個垃圾桶站,由幾個黑色其他垃圾桶和綠色廚余垃圾桶組成,垃圾袋等其他垃圾投黑桶,可腐爛垃圾投綠桶。這樣的垃圾桶站全社區有32個。
北京自5月1日起實施垃圾分類新規,推薦居民在家設置分類收集垃圾的“兩桶一袋”,即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和裝紙張、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的袋子。在忠實里社區,垃圾桶站的其他垃圾桶由物業公司的保潔員負責分揀,剩下的大約60個廚余垃圾桶則由李明一家“承包”。
分揀廚余垃圾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李明需要把桶內每一個裝廚余垃圾的塑料袋解開傾倒,再用鉗子把居民混扔進其中的非廚余垃圾都挑出來,“一個桶至少要20分鐘”。廚余垃圾桶里的氣味聞之令人掩鼻,“一開始受不了這味兒”,但他適應了一陣后也就習慣了。
有些居民尚未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這給李明的工作擴大了很多難關?!耙粋€桶里有幾十個袋子,經常大袋套小袋,什么都有?!彼麑τ浾哒f,如今有經驗了,看一眼垃圾袋的“外形”就能決斷其內容。
社區里的廚余垃圾桶需要每天上午分一次,下午再分一到兩次。在分揀之前和之后,都需要拍照上傳到工作群里。每分一個桶,李明都要用測量桿測算其重量。在179號垃圾桶站邊的標牌上,記者看到上面寫著:4月份,1335公斤。
把桶都分揀完后,就要搬上廚余垃圾收集轉運專用車,拉到社區的垃圾中轉站,再將一個個小桶里的垃圾裝到大桶里,環衛集團的垃圾清運車會來運走。新的空桶要放回垃圾桶站,還要用抹布蘸取84消毒液擦拭桶蓋。
中午回到家,煮了個西紅柿雞蛋面,李明和父親、妻子一家三口一塊兒吃。午飯后,沒休息幾分鐘,他們就又出門干活了。
上午分揀,下午回收
李明是2023年4月開始當垃圾分類率領員的。在此之前,他干的是廢品回收的工作?!拔腋改付际亲鰪U品回收的,家里有20多個親戚都干這行?!崩蠲髡f,“我們一個村的基本上都在北京做廢品回收?!?br>李明的父親李如領1992年來到北京收廢品,1997年,李明也來北京了。那時候,他們通常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吆喝著收廢品。
最初如故個體戶,2006年,李明有了“單位”,他成了北京天龍天天潔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在忠實里社區做廢品回收,“最早是發名片,別人會打電話找我上門,如今都是用手機App下單了”。
2023年,忠實里社區看成東城區試點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街道聘請了該企業來做垃圾分類工作,李明上了十幾次培訓課程后就上崗了。從此往后,他上午嚴重處置廚余垃圾桶,下午要緊上門回收廢品。普遍從早上6時工作到晚上20時,每周一下午休息半天?!拔耶惓S诟闪藘蓚€工作,加起來一個月能掙6000元?!彼f。
李明所在企業垃圾分類項目負責人馬瑞告訴記者,目下企業從事垃圾分類的一線工人大約有100人,大多數人都是之前就從事廢品回收工作?!拔以谖覀儐挝淮耸畮啄?,還給交保險,有個保障?!崩蠲髡f。
垃圾分類沒有那么難
在忠實里社區的一個垃圾桶站,記者看到一個剛下樓的小伙子將塑料瓶隨手扔進了廚余垃圾桶。李明見到后,把瓶子撿了出來。他也經常會跟居民講解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當今比之前好多了”。社區也常舉辦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李明每次都去參加。
“李明他們真的很辛苦?!鄙鐓^工作人員李琳說。她告訴記者,社區也有志愿者合伙工作。當下每棟樓都有一個宣傳員,日常早晚兩次在垃圾桶站旁帶領居民扔垃圾。
李琳給記者看當天早上她拍攝到的視頻,幾位老大爺無需提示早已會主動“裸投”垃圾了——把廚余垃圾倒進綠桶,再把垃圾袋扔進旁邊的黑桶。
社區里也有一些垃圾分類的“達人”,大家會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經驗:舉例裝廚余的垃圾袋不要扎口,倒的時候比較方便;出門丟垃圾時帶張紙巾備用擦手;開廚余垃圾桶時用腳踩踏板……
至于可回收垃圾,社區居民只要在手機上下單,李明他們就會上門回收。社區里有兩個資源回收屋,里面放滿了紙箱、塑料瓶、廢舊家電等物品。專門裝有害垃圾的紅桶,社區也按照相關制度擺放了兩個。
在李明本身的家里,他們提早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他租住在社區附近的一間平房里,家門口擺了兩個舊的油漆桶,一個裝廚余垃圾,一個裝其他垃圾。
午飯時間,記者看到他家隔壁的鄰居把剩飯剩菜往其中的廚余垃圾桶里倒?!拔疫@兩個桶,管我們這邊四家?!崩蠲餍χ鴮τ浾哒f。
戴著帽子、口罩、橡膠手套,把廚余垃圾桶里的垃圾袋一一打開傾倒,再把垃圾袋和其他非廚余垃圾揀出來扔進旁邊的其他垃圾桶——5月13日,記者見到李明時,他如今分揀上午的最后兩個廚余垃圾桶。
38歲的李明是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忠實里社區的三個垃圾分類領導員之一,另外兩個同事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他們一家兩代人從安徽農村來到北京,從從前走街串巷吆喝著收廢品到刻下做垃圾分類率領員,和垃圾打交道早已28年了。
“垃圾是不放假的?!崩蠲鲗τ浾哒f。他重復著手頭的工作,節假日也不停工,天天如此。
“分揀一個廚余垃圾桶至少20分鐘”
盡管原本是早上7時30分上班,但李明通常6時多就來了,“天熱啊,早點干完好?!?br>忠實里社區的每一棟居民樓下幾乎都有一個垃圾桶站,由幾個黑色其他垃圾桶和綠色廚余垃圾桶組成,垃圾袋等其他垃圾投黑桶,可腐爛垃圾投綠桶。這樣的垃圾桶站全社區有32個。
北京自5月1日起實施垃圾分類新規,推薦居民在家設置分類收集垃圾的“兩桶一袋”,即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和裝紙張、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的袋子。在忠實里社區,垃圾桶站的其他垃圾桶由物業公司的保潔員負責分揀,剩下的大約60個廚余垃圾桶則由李明一家“承包”。
分揀廚余垃圾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李明需要把桶內每一個裝廚余垃圾的塑料袋解開傾倒,再用鉗子把居民混扔進其中的非廚余垃圾都挑出來,“一個桶至少要20分鐘”。廚余垃圾桶里的氣味聞之令人掩鼻,“一開始受不了這味兒”,但他適應了一陣后也就習慣了。
有些居民尚未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這給李明的工作擴大了很多難關?!耙粋€桶里有幾十個袋子,經常大袋套小袋,什么都有?!彼麑τ浾哒f,如今有經驗了,看一眼垃圾袋的“外形”就能決斷其內容。
社區里的廚余垃圾桶需要每天上午分一次,下午再分一到兩次。在分揀之前和之后,都需要拍照上傳到工作群里。每分一個桶,李明都要用測量桿測算其重量。在179號垃圾桶站邊的標牌上,記者看到上面寫著:4月份,1335公斤。
把桶都分揀完后,就要搬上廚余垃圾收集轉運專用車,拉到社區的垃圾中轉站,再將一個個小桶里的垃圾裝到大桶里,環衛集團的垃圾清運車會來運走。新的空桶要放回垃圾桶站,還要用抹布蘸取84消毒液擦拭桶蓋。
中午回到家,煮了個西紅柿雞蛋面,李明和父親、妻子一家三口一塊兒吃。午飯后,沒休息幾分鐘,他們就又出門干活了。
上午分揀,下午回收
李明是2023年4月開始當垃圾分類率領員的。在此之前,他干的是廢品回收的工作?!拔腋改付际亲鰪U品回收的,家里有20多個親戚都干這行?!崩蠲髡f,“我們一個村的基本上都在北京做廢品回收?!?br>李明的父親李如領1992年來到北京收廢品,1997年,李明也來北京了。那時候,他們通常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吆喝著收廢品。
最初如故個體戶,2006年,李明有了“單位”,他成了北京天龍天天潔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在忠實里社區做廢品回收,“最早是發名片,別人會打電話找我上門,如今都是用手機App下單了”。
2023年,忠實里社區看成東城區試點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街道聘請了該企業來做垃圾分類工作,李明上了十幾次培訓課程后就上崗了。從此往后,他上午嚴重處置廚余垃圾桶,下午要緊上門回收廢品。普遍從早上6時工作到晚上20時,每周一下午休息半天?!拔耶惓S诟闪藘蓚€工作,加起來一個月能掙6000元?!彼f。
李明所在企業垃圾分類項目負責人馬瑞告訴記者,目下企業從事垃圾分類的一線工人大約有100人,大多數人都是之前就從事廢品回收工作?!拔以谖覀儐挝淮耸畮啄?,還給交保險,有個保障?!崩蠲髡f。
垃圾分類沒有那么難
在忠實里社區的一個垃圾桶站,記者看到一個剛下樓的小伙子將塑料瓶隨手扔進了廚余垃圾桶。李明見到后,把瓶子撿了出來。他也經常會跟居民講解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當今比之前好多了”。社區也常舉辦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李明每次都去參加。
“李明他們真的很辛苦?!鄙鐓^工作人員李琳說。她告訴記者,社區也有志愿者合伙工作。當下每棟樓都有一個宣傳員,日常早晚兩次在垃圾桶站旁帶領居民扔垃圾。
李琳給記者看當天早上她拍攝到的視頻,幾位老大爺無需提示早已會主動“裸投”垃圾了——把廚余垃圾倒進綠桶,再把垃圾袋扔進旁邊的黑桶。
社區里也有一些垃圾分類的“達人”,大家會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經驗:舉例裝廚余的垃圾袋不要扎口,倒的時候比較方便;出門丟垃圾時帶張紙巾備用擦手;開廚余垃圾桶時用腳踩踏板……
至于可回收垃圾,社區居民只要在手機上下單,李明他們就會上門回收。社區里有兩個資源回收屋,里面放滿了紙箱、塑料瓶、廢舊家電等物品。專門裝有害垃圾的紅桶,社區也按照相關制度擺放了兩個。
在李明本身的家里,他們提早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他租住在社區附近的一間平房里,家門口擺了兩個舊的油漆桶,一個裝廚余垃圾,一個裝其他垃圾。
午飯時間,記者看到他家隔壁的鄰居把剩飯剩菜往其中的廚余垃圾桶里倒?!拔疫@兩個桶,管我們這邊四家?!崩蠲餍χ鴮τ浾哒f。
相關文章
- 2023-06-19網友喊話盧偉冰、618不換機在等Redmi K60
- 2023-06-19廈門鉛酸蓄電池進口同比增70倍
- 2023-06-19回收廢舊鉛酸電池難在哪?
- 2023-06-19市監總局將加強互聯網廣告監管 擴展互聯
- 2023-06-19商湯科技旗下元蘿卜推出AI下棋機器人 到